計畫資訊PROJECT
獎項活動AWARDS
下載專區PUBLICATION
我的收藏FAVORITE
推動碳盤查、節能技術、能源管理與精進輔導以及低碳化、智慧化淨零人才培訓,協助產業建立低碳管理能力,積極掌握低碳轉型的潛在風險與機會,並透過國內碳抵換機制鼓勵其投入減量作為,加速產業低碳化及智慧化雙軸轉型。
協助企業建立環境足跡自主盤查能力(能力養成為主),以因應歐盟政策、客戶、供應鏈對於環境資訊揭露之要求。
透過建構循環利用體系、輔導產業提升能資源整合量能、進行再生產品與能資源整合行銷推廣等,推動產業能資源整合,促進產業之共生,提升國內資源循環利用技術,進而使可利用之資源持續循環使用,減少原生物料之開採。
協助產業尋找合適的綠色智慧製造與智慧污染防治技術,協助產業升級以擴展製造業技術能力,同時實現清潔生產、有效的資源管理以及減少污染的產生。 建構溝通平台,針對環保法令之研修交換意見,訂定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合理規範。 建置產業交流平台,提供產業技術資訊及法規訊息,促進產業交流。
研析國內外永續金融貿易、國際準則等綠色趨勢,輔導產業永續資訊揭露、廢水再利用及能源化,接軌供應鏈ESG要求。
運用物聯網、人工智慧影像辨識及區塊鏈等資通訊整合科技,示範推動循環材料由產源至應用場域之驗證工作,包括產品查驗及運輸過程之追蹤紀錄,並開發智慧計量驗證工具應用於產品再生料含量驗證輔助,以提升材料價值,進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依據行政院107年核定「循環經濟推動方案」,以循環產業化、產業循環化主軸,促進產業循環共生及轉型。 運作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掌握方案執行進度,統籌跨部會合作與產官學研資源整合,並藉透過宣導活動,擴散循環經濟經驗。 聚焦永續材料及創新技術研發與產業落地,整合法人研發能量,投入循環材料創新研發,開發高附加價值之循環永續產品,推動國家級產學研合作平台,促成人才培育與研發整合,創造產學研交流與國際合作。
持續盤點可用之新興科技導入石化智慧安全解決方案技術服務,輔導石化業導入智慧安全技術,協助石化業強化安全體質,並且扶持優質智慧安全業者公司精進能量,透過建構石化產業與智慧安全技術服務產業間之資訊媒合服務,鏈結智慧產業技術發展和應用需求,引領產業創新轉型與發展模式。
廢棄物清理法於90年10月24日公布修正後,授權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所轄事業產出之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爰依該授權辦理工業廢棄物之再利用相關工作。同時考量透過資源循環有效利用之「循環經濟」為達成淨零目標之關鍵戰略,將輔導資源再生產業建構碳管理能力及評估資源循環相關減碳效益,促使資源再生產業低碳轉型。
為健全資源再生綠色產品認定相關法令規定,並鼓勵政府機關及企業優先使用資源再生產品,協助廠商行銷與拓展資源再生綠色產品市場,有助於鼓勵廠商產製資源回收再利用之綠色產品,促進產業綠化與建立綠色產業,以提升國內產業與產品之綠色形象,進而推動我國產業之永續發展與資源永續利用。
藉由綠色工廠標章制度引導工廠檢視自身營運,並導入能資源節約、污染防治與妥善管理等清潔生產技術,加強工廠安全衛生、綠色管理與社會責任作為,推動產業低碳轉型、發展綠色製造及循環經濟,強化工廠永續經營。 具體作法包含受理綠色工廠標章申請案件;研修綠色工廠標章制度,使標章接軌國際環保標準與永續趨勢;訂定特定行業清潔生產評估系統,樹立行業標竿;強化對產業宣導推廣,分享清潔生產經驗。
因應國內外淨零轉型壓力與挑戰,協助產發署就行政院12項關鍵戰略(如:氫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等議題)進行跨部會合作。 因應國際品牌大廠對於供應鏈碳排放揭露的要求,結合公協會與領頭廠商,以大帶小協助供應鏈建立低碳產業鏈體系,全面輔導建立碳管理能力。
1.運作行業工作小組,就減碳政策與技術進行溝通,掌握國內關鍵業者減碳規劃。 2.調查統計溫室氣體排放,推動製造部門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 3.協助產業因應國內外碳定價制度,並營造完善的減碳環境。 4.輔導碳費徵收對象申請自主減量計畫,追蹤汽電共生廠脫煤轉型、推廣製造業氣候變遷調適與能力建構、及運維產業節能減碳資訊網。
提供品牌策略、品牌溝通、品牌拓銷、品牌管理或品牌智財等客製化主題式品牌輔導專案,更精準且多元協助中小企業建立自有品牌發展策略與經營管理機制,從內到外全面強化企業競爭力,提升企業品牌發展能量,加速推進國際市場,拓展品牌事業版圖。
透過共通輔導手法,推動中小型製造業數位轉型,協助提出新模式、新產品與新服務、盤點產業需求、規劃適性化解決方案、整合跨領域專家輔導團隊,協助數位轉型解決方案導入,達成增加營收、擴大海外市場與帶動薪資成長之目標。
推動城市美學公開徵選機制,協助國內產業開發公共服務市場。 透過設計補助應用落地,促使臺灣產業運用設計轉型升級,將設計思維導入產業各層面之中,發展出設計創新應用服務與商業模式,提升國際競爭力。 透過獎項與展覽,為臺灣設計業者打造國際舞台,持續對國際發聲,形塑臺灣設計特色,促進我國國際設計形象之躍升。
本計畫旨在協助公私部門建立跨領域的設計創新機制,推動台灣設計研究院以設計力引領創新。透過整合設計與跨域創新思維,本計畫將強化我國在政策制定、企業創新、公共服務、社會議題及國際交流等多面向的策略佈局,並藉由結合設計、技術與市場,全面提升我國產業創新能量,創造持續發展的新契機。
針對臺灣製造業的現況需求調查分析,並提出智慧科技參考策略藍圖和政策推動方向。 依據產業需求深入場域診斷並導入智慧科技解決方案,以加速推動產業的轉型和升級。 推動疫後製造業低碳化、智慧化轉型,提供業者諮詢、診斷服務,研提改善建議,助產業升級,強化永續生產力。
針對中小型製造業者導入C2M模式,將市場端的消費數據引入產品研發,強化產品研發對市場需求的即時回應。透過產業診斷分析服務與數據導入POC驗證等步驟,業者可以聚焦關鍵需求並優化產品開發流程,有效縮短研發週期,實現前端市場需求與研發製造體系的即時對接,進而提升產品競爭力,達成數位轉型目標。
為協助中小型製造業者因應國際製造趨勢及競爭,本計畫補助我國產業聚落內中小型製造業者與其上下游供應鏈業者進行資訊串接,導入AI應用,帶動製造升級,並藉此提供系統整合設計規劃業者實施服務之機會,提升我國系統整合設計規劃服務能量。
為協助工具機及零組件廠商進行數位轉型及綠色轉型,並充分掌握終端應用產業之加工需求。透過導入數位化應用技術提升產出效率及品質。此外,本計畫將協助工具機業者制定工具機產品類別規則(PCR),並進行產品碳足跡輔導及驗證;強化工具機或零組件廠商之產品設計與能耗管理,打造節能、高效、智慧化工具機。
協助國內產業引進所需國防裝備產製修關鍵技術與認證,促進民間產業轉型發展參與國防工業,並協助國防部相關單位籌建國軍武器裝備系統維修能量並擴大釋商,帶動國防產業發展。
本計畫以「產業跨域強化鏈結推動」、「跨域產業鏈智慧及低碳化能力提升輔導」對焦群聚五金產業,推動智慧化及低碳化淨零轉型,強化韌性供應鏈與拓展全球新興市場。
推動航空、船舶及軌道車輛產業高值(質)化發展,透過提升技術與產品品質、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投資、創造區域性產業鏈,提升產業發展競爭力。
本計畫將依據政策公告的產業關聯方案發展項目,除延續既有潛力場址項目的查核,並針對政策項目(如:風力機零組件、水下基礎或電力設施等)進行在地化生產追蹤報告,亦啟動進行區塊開發產業關聯方案審查相關作業,並布局區塊開發供應鏈體系,運用內需市場誘因帶動產業升級轉型,提升產業之系統整合能量,使綠能科技產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協助扣件及相關產業運用智慧工具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價值,運用輔導機制,助業者朝向「製造升級異業整合」、「產業優化活動加值」等面向布局。
為推動我國汽機車產品智慧化、電子化發展,本計畫透過法人研發設計測試驗證能量,協助整車業者開發外銷車型及搭配之車電系統、協助零組件廠商發展智慧車用產品、智慧車輛關鍵元件、導入AI、系統整合,以進入車廠供應鏈,提升國際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
透過機械設備業(整機廠為主體),協助金屬製品業舊設備能效提升(包含耗能零件升級及數位軟體),建立降低能耗解決方案,滿足廠商節能生產需求。
藉由推動「產業基盤建構」、「減碳轉型推廣」及「產業升級優化」等3項措施,協助金屬產業提高附加價值,擴大全球出口占有率,達到金屬製品產業推高值/質之政策目標,帶動金屬及其相關應用產業整體發展。
推動產業淨零碳排轉型,響應國際淨零排放政策與供應鏈要求,並強化產業新興自行車設計能量,接軌國際,提升產業競爭力
因應賴總統國家希望工程(鼓勵智慧電動車發展)、國發會淨零目標(2030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2030電動車市售比30%),跨部會與交通部合作推動電動大客車國產化,並研擬適宜電動車輛產業發展推動策略,推動智慧電動車輛產業發展,提升我國電動車輛上路數。 結合專業法人能量,輔導國內電動車輛整車或關鍵零組件業者提升產品競爭力,擴大我國廠商國內外市場商機,提升我國電動車輛產業自主能量。
為因應市場需求變動,長期依賴人工作業的製造業面臨轉型挑戰,本計畫將聚焦終端應用產業需求,協助產業機械、機器人等業者,發展智慧化應用技術及智慧製造設備,透過導入AI應用技術(如:生產排程、故障檢知、視覺辨識、精度補償等),滿足終端產業需求,達到彈性生產、提高產品效率及達交率,提升產業智慧化升級轉型之目的。
聚焦推動國內機械設備領域,於設計端、製程端或管理端導入智慧創新技術應用,發展智慧製造創新應用能量,協助機械產業智慧化轉型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
協助運具產業強化運用智慧製造技術,引導產業數位升級轉型,輔導應用IOT、AOI、數據分析等技術,朝產業AI化目標邁進。
本計畫推動機械產業跨域合作,機械場域導入國際通訊標準及相關智慧製造技術,協助機械業者場域智慧升級,提升產品品質、產能及國際訂單接單能力。同時,透過辦理國際高階機械與智慧製造論壇活動,推動引介與歐美日等國家業者合作,拓展我國機械技術水平與國際市場布局。
本計畫協助國內運輸工具製造業廠商掌握國際減碳規範及國際品牌供應鏈要求,強化中小企業減碳轉型意識與建構碳管理能力,以及能源轉換與強化製程減碳技術應用,以減緩淨零趨勢衝擊,落實淨零轉型目標,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本計畫為促進電子暨半導體設備業者自主研發,結合國內顯示器及載板終端業者需求,推動國內電子設備業者自主研發關鍵設備模組及零組件,並整合供應鏈與國際鏈結。另針對AI高速運算晶片,推動面板級封裝及矽光子封裝技術,開發自主設備並通過產線驗證,並布局化合物半導體設備瓶頸技術,以8吋長晶、磊晶、加工與製程設備技術國際規格為目標,凝聚產業上中下游合作共識,以提升化合物半導體關鍵設備自製能力。 另以機械設備製造業者為優先諮詢診斷標的,透過低碳化、智慧化領域專家執行諮詢診斷、技術導入建議,並依據廠商需求執行碳盤查,加速機械設備產業升級與轉型。
推動汽機車零組件業者導入低碳技術,協助出口外銷導向業者,提升綠色競爭力。
為落實淨零排放政策,透過補助購買電動機車以刺激國內市場需求、補助設置能源補充設施以提高電動機車使用便利性,並推動機車行升級轉型,提升產業售服能量。
為協助因應金屬機電產業面臨碳稅徵收首當其衝,加上國際企業供應鏈對於減碳要求,推動企業與輔導單位建立低碳生產環境,加速企業淨零轉型。
為協助產業接軌數位轉型趨勢,規劃全方位轉型資源包含(精實管理、數位營運管理)。 盼金屬機電產業透過政府點線面資源串接及一站式資源服務,擴大並帶動產業供應鏈啟動轉型,促進數位新動能以強化產業競爭力,邁向數位製造發展。
運用輔導機制,結合多元能量單位之技術能力,以模具應用為標的,由能量單位協助業者導入模具應用升級,透過製造追蹤優化或生產設計優化等輔導方案,加速產業升級轉型,並帶動數位化、低碳化、高值化等效益。
推動機電產業智機化,選定海洋機械及家電產業等重點產業,協助導入智慧機械,以智慧製造與美學設計促成業者研發高附加價值產品,進而協助產業升級轉型,並透過國際合作及人才培育作法,協助培育具備智慧製造產業全方位實務應用技能人才。 推動機電產業低碳化、智慧化升級轉型,協助國內製造業投入智慧化、低碳化,並規劃相關輔導及人才培訓措施,促成國內供應鏈體系共同投入低碳智慧化發展。
透過計畫輔導資源協助業者投入電池(Battery)、電力調節器(PCS)、能量管理系統(EMS)等關鍵設備的開發,提升自主技術研發能量、加速商品化驗證,以提升我國總體儲能產業之競爭力與供應鏈韌性,成為電網的可靠支援,進而拓展國際儲能市場。
本計畫為配合國家淨零排放政策,離岸風電產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透過離岸風電中衛體系優化製程與推動節能減碳設備投入,扶植產業人才與相關碳足跡評估人才能量建置,進而促成國內離岸風電產業供應鏈低碳化技術與產品製造能量發展,依循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推動離岸風電上中下游邁向減碳的目標。 本計畫輔導對象:離岸風電風力機、水下基礎、重電產業業者及其供應鏈業者。
■ 以政策性引導車廠在地化開發電動物流車,結合物流業車隊示範運行,帶動電動商用車產業化發展。 ■ 掌握國內關鍵零組件次系統技術開發能量,並持續深化國內電動巴士關鍵零組件研發實力與促進廠商間技術整合。
協助國內業者鍛鍊5G開放網路互通互連技術能力,縮短進入電信商用網路規格落差,拓展國際市場商機。
掌握國際 AI on Chip發展趨勢、應用策略與市場布局,推展臺灣 AI on Chip產業核心應用領域推動策略;運用產業合作策略聯盟、國際媒合平台等多元管道,鏈結國內AI on Chip相關應用領域廠商互動交流,帶動跨領域應用商機,促使臺灣AI產業鏈穩健發展。
扶植我國網通產業參與國際通訊標準、倡議、產業組織,提高國際能見度。 提供節能技術支援與研發輔導,支持產業投入通訊系統、產品能效優化。 推動產業投入下世代通訊布局,掌握6G潛力技術、節能市場發展方向。
維運化合物半導體應用產業合作推動平台,推動廠商應用商機之串聯與交流,發展南部新興化合物半導體產業聚落,促進產業鏈串接發展。
建置車規AQG-324化合物功率模組測試環境,提供車電系統測試服務,提供第三方測試驗證平台,加速國內業者進入車電供應鏈。
為提升低軌衛星暨網通產業鏈供應能量,協助我國業者打入國際供應鏈。研擬四大推動主軸,如促進人才投入網通產業研發、衛星地面設備供應鏈發展推動、衛星跨域應用實證暨國際產業合作推動、太空產業發展推動策略研析,鼓勵業者投入衛星地面終端系統整合與關鍵技術開發,設置跨域衛星實證場域,導引產學研單位投入人才研發解題,發展推升製造業量產驗測技術,助攻臺廠擴大切入國際衛星供應鏈的優勢利基。
協助國內業者導入更高轉換效率產品開發,以提升國內太陽光電產業之競爭力;透過跨域整合,尋找新的設置空間將可擴大設置量,同時帶動新產品與新營運模式發展,有助提高產業附加價值;淨零碳排帶動低碳產品需求,輔導太陽光電產業低碳化,降低產業鏈整體碳排並創造差異化。透過延伸上下游產業價值鏈效益,協助推廣再生能源大規模使用,進一步推動綠能產業進軍國際市場。
協助我國印刷電路板產業因應來自客戶與競爭對手的壓力,解決多元產品碳盤查及碳中和的挑戰與關鍵議題。 協助PCB產業提升自主數位化碳管理能力,建立產品碳含量追溯及計算機制,加速企業規劃最佳減碳路徑,藉碳盤查機制與數位化工具導入,推動工廠製程優化及節能減碳等技術運用,提高能資源使用效率及良率,以降低單位產品碳含量,達到節能減碳,協助產業掌握低碳高值競爭力。
依據亞灣智慧科技創新園區的發展主軸及政策重點目標(如產業AI化、低碳化等),盤點並整合園區相關產業資源,設立專業諮詢與輔導機制,精準對接企業需求與園區資源,提供企業進駐的全方位支援服務。 扣合五大信賴產業發展需求,透過主題式資源徵案機制,鼓勵企業落地亞灣成立研發訓練中心,並提供技術評估、合作鏈結等專業諮詢服務,促成業者協同生態系進行提案申請,落實區域產業均衡發展。 與南部大專院校建立人才供需媒合機制,辦理人才媒合相關活動,協助企業延攬人才落地亞灣。並透過國際智慧科技產業交流活動,引導國際深度合作交流,促成我國智慧科技業者與國際業者合作。
運用北中南產業聚落之能量,深耕在地與產業鏈結形成生態系,具產業級需求、帶動企業轉型之潛力產品,整合國內IC、SI、產製業者形成支援生態系,進而打造AIoT產業級智聯產品暨服務系統示範聚落。
提升國內製造業AI應用普及,結合國內次產業公協會相關知識資料、系統整合服務業技術能量,發展產業所需要的AI應用解決方案。將推動與輔導製造業者於研發設計、生產管理、企業營運與供應鏈管理等範疇導入AI應用,帶動業者AI投資,並且培育產業所需要的相關AI人才,加速AI在產業內普及的速度,以提升臺灣製造業AI普及率與人才能量。
整合產官學資源及研究單位研發能量,引導大學、科大在校生參與智慧物聯網與晶片產業相關國家大型前瞻研究計畫,以主題實作及師徒機制,提升在校生工程人才跨域整合實務能力與實作經驗,促進半導體及物聯網領域所需之工程人才跨域實務能力發展,進而帶動我國產業創新轉型。
推動次系統共通軟硬體平台產業化,橋接國際系統應用與產品創新,串聯系統應用優化擴增IoT應用產業,系統創新價值建立跨領域應用開發。
本計畫運用臺灣具優勢之硬體製造環境,強化AI/IoT/5G服務能量與創新產品發展趨勢結合,鏈結技術開發與商品化所需之資源,整合物聯網智慧系統服務,以「一站式軟硬體設計與製造服務平台」提供物聯網創新產品開發所需之技術、模組、製程及商品化諮詢,協助產品優化或小量試產,加速實踐產品商品化。
積極推動我國半導體、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及智慧電子等產業之多元應用與創新發展,掌握半導體與相關應用領域等產業國際態勢與市場供需情報,提供產業鏈平台/生態圈等交流互動管道,促進產業鏈商機接軌與技術合作。 促進系統業者運用既有晶片結合新興技術發展百工百業之創新應用,或推動中小型IC設計相關業者發展具國際信賴/創新經濟價值等晶片。 透過產官溝通機制,協助政府建構良善之產業投資與發展環境,深化我國產業發展能量與國際競爭力,帶動產業升級。
本計畫以半導體晶片設計與智慧電子產業為主軸,透過南北推動單位(南港晶片育成中心;南部晶片設計產業推動基地)串聯國內外半導體產業鏈自研發到消費性終端上下游資源,招募相關企業進駐,並予以扶植,藉此協助企業於草創期、創建期、擴充期至成熟期各階段所需成長資源,催生新創孵化、中企擴大,使半導體晶片設計與智慧電子產業發展壯大並完整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發展環境。
掌握國際大廠全球與在臺動態,分析供應鏈布局趨勢。 帶動國際大廠與我國政策鏈結,強化外商對臺採購、投資與合作。 帶動國內電子資訊產業技術深化,並協助解決方案推廣擴散。
善用我國電資通訊產業優勢,針對資通訊製造業的生產製造、供應鏈管理、研發設計、營運管理,協助其進行資料擷取及整合,並發展智慧化解決方案,加速資通訊製造業升級轉型。 建立資通訊硬體與智慧化軟體的整合,並發展應用服務解決方案,並促成智慧化服務方案的擴散及國際輸出,帶動臺灣資通訊硬體產業成長。
協助我國電子資訊產業,因應國際品牌對供應鏈的減碳要求,結合產業公協會落實各次產業減碳目標,建立產業減碳共同行為準則、提升碳排放數據應用價值,打造綠色商品,並鼓勵供應鏈進行協作,引入數位化、智慧化工具,加速產業淨零碳排效率。 為解決電子資訊產業供應鏈管理協作及減量之議題,透過建立產業電子資料交換框架,提供統一的碳盤查和碳足跡的基礎起點,同時以內部碳定價策略串接全球低碳轉型政策與投資,結合產業公協會進行複製擴散,壯大機制及實證之產業規模帶動產業鏈多元化減量科技應用。
以加速科技導入照顧機構,協助照護人員提升照顧效率,減輕照護負擔為主要宗旨,推動科技照顧戰情室平台,建立普惠照顧科技照護全書,接軌照顧機構需求打造分級示範場域,以減少照護成本、提升照護品質為目標,落實場域智慧化、產品普及化,進而帶動產業拓展高齡市場商機。
對外建構國際供應鏈資訊交換及合作機制,獲知國際需求,維持資訊暢通,提升臺灣參與次世代科技機會與國際能見度。 對內建置可信賴的次系統產業供應鏈聯盟(Proven by Taiwan),並透過導入產業輔導及支援機制,以及國內外場域驗證等方式,加速產品落地與國際對接,依國際客戶需求提供各種次系統或整體解決方案,協助我國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布局全球、鏈結國際,確立全球關鍵產業核心地位。
協助我國材料業者提升化合物半導體關鍵材料之技術能量,發展在地化合物半導體關鍵材料,以提升我國產業自主技術與供應能量,快速趕上國外領導廠商於長晶及其製程之技術水準,建立α-site驗證能量協助上下游串聯,布局化合物半導體新架構、關鍵製程技術與製程效率。
本計畫旨在協助我國化粧品產業提升數位化程度,透過盤點及訪視業者現況,依其數位化程度提供客製化解決方案,導入數位工具與數據蒐集分析,並強化生產製造管理,以推動產業數位轉型,進而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本計畫透過公協會訪視與輔導機制,結合產業聯盟模式,推動織襪及相關紡織產業的智慧化與低碳化升級。 計畫執行內容涵蓋數位生產管理、機聯網、AI 應用與雲端服務,以軟體加值硬體的方式提升生產效率與供應鏈協作能力。並針對織襪接單與協力供應鏈廠商,導入即時貨況管理、行動接單管理與 AI 智能客服,優化訂單處理流程,提升接單轉換率。 此外,計畫透過人才培訓、產業交流、技術導入與產業診斷等方式,協助企業掌握轉型契機,並建立成功案例,以擴大數位升級影響力。
輔導我國水泥等建材產業業者導入低碳技術,以及發展水泥等建材產業之低碳產品,落實產業2050年低碳目標。
本計畫將以「數位轉型」為主軸,協助袋包、毛巾、烘焙及輔具產業導入相關之關鍵技術,藉由設計開發與生產線之資訊整合,以提升良率、產能、效率等效益,達到快速開發、彈性生產之目標。
推動塑膠製品與生醫產業籌組低碳產業鏈研發聯盟,輔導廠商運用製程減碳、低碳材料導入等技術,提升產業減碳能力。
透過本計畫的推動,預期打造出有利於產學研醫各界密切合作的生醫研發產業生態系,針對精準醫療健康產業跨域整合應用,幫助創新技術的研發,並落實應用於未滿足之醫療市場需求。 藉由國內外資源的連結,促成國內廠商與國外之研發或商業合作,補足我國技術與產品缺口,亦讓我國優質生醫產品行銷於國際,藉此帶動產業進一步投資,並擴大就業市場同時培育優異產業人才,塑造我國在國際生技醫藥產業之核心戰略地位。 運用健康大數據及AI運算模式所產出產品研發或系統整合及研發成果,進行產品研發及系統整合;並因應新興/跨域發展,協助業者進行相關法規調適,期達產業研發成果商品化及國際鏈結、國際行銷之成效。
全球淨零趨勢當道,配合我國「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及「國家希望工程」政策,打造永續臺灣,規劃2050淨零轉型策略「數位與綠色的產業雙軸轉型」,將推動石化產業相關業者導入低碳技術,並從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循環經濟等面向,投入低碳技術應用與智慧化輔導及媒合補助資源,協助業者實質性減碳,促使產業鏈低碳轉型。
透過輔導成衣服飾業者應用AI科技可提高設計效率、個性化製作和供應鏈優化,協助供應鏈智慧化升級,同時結合AI擬真設計,導入智慧開發製程,精準開發符合國際市場趨勢與消費者需求之時尚服飾產品,另輔導廠商建立產線數據可視化管理與互聯網,達成生產或加工製程最佳化,與高彈性生產效率,發展紡織成衣服飾品產業智慧化相關軟硬體解決方案,加速產業智慧化。
本計畫以「循環經濟」為概念,輔導運用高分子材料關聯業者開發可回收再製或循環減碳材料或技術,結合上中下游整合串聯,推動高值循環化關鍵材料應用研發聯盟,促進製程材料循環再利用,推動產業轉型與永續發展。
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包括臺灣在內,宣示2050年前達成淨零碳排,環保署與金管會針對溫室氣體管理亦公告相關規定,我國食品中小企業面對國內與國際的減碳要求要如何因應以永續經營為首要目標。 本計畫擬定食品產業碳排諮詢與推廣、食品工廠減碳技術應用推動、食品產業智慧生產推動三大策略,預期建構食品工廠低碳生產模式與示範場域,助力食品產業提高製程與設備效率、降低能源浪費與使用,逐步實踐淨零碳排,邁向永續經營。
近年在全球數位經濟浪潮、疫情與戰爭之影響下,我國中小型製造業需透過提升數位科技能量並建立韌性體質,以強化產業競爭力並因應環境變遷。 協助國內中小型製造業落實數位轉型,透過數位量能解析與共識連結、轉型輔導及仿效擴散等方式,推動產業基礎工具應用普及,並運用科技強化研發與製造量能等措施,促使企業創造新商模,達到增加營收、突破海外市場等目標。
政府與法人透過技術整合,並協同產業相關公協會,輔導中小企業完成減碳工作,達到提升生產與能源使用效率。同時,透過全面推廣,輔導廠商自主投入技術研發、技術驗證。 補助經費採以大帶小,補助內容以低環境衝擊紡織原物料、製程設備與低碳紡織品及其製程技術研發,建立綠色製程典範,擴大推廣。
面臨數位轉型、淨零碳排等全球性挑戰,將以「推動智慧、永續、韌性供應鏈,協助產業轉型發展」作為規劃方向,透過專業服務團隊能量建置、促進產業交流及人才培育等,凝聚產業共識,落實產業發展政策,從傳統轉向數位化、智慧化,運用AI人工智慧、新科技與技術解決問題,從臺灣邁向全球,共建韌性生態系,協助紡織產業持續創新研發高附加價值產品,落實減碳及推動產業智慧轉型、綠色轉型及國際鏈結,提升臺灣紡織供應鏈競爭力。
以「提升資源循環高值應用及效率」為推動目標,協助高分子材料相關產業籌組減廢循環應用產業鏈,連接通路市場品牌需求,導入高分子減廢循環應用關鍵應用技術輔導。
推動國內藥廠布局下一代新製程技術藥品產線開發,計畫依產業組成擬定輔導策略,加速製程研發、導入新製程技術、輔助 505(b)(2)開發廠商跨越技術門檻。 鼓勵國內 505(b)(2)的藥品開發,透過各研發廠商的需求,於不同階段介入技術協助及法規諮詢排解,克服藥品開發困境,以增加國產高值藥品品項與市場競爭力。 協助廠商於產品開發初期即能完備前期化學製程管控相關文件,符合國內法規要求,免於開發過程中調整製程參數或配方之風險,加速開發程序,進而爭取首張學名藥之健保核價高。
協助國內業者發展高階電子零組件關鍵用材料,並藉由建立材料評價平台驗證,加速材料功能配方的驗證、強化自主性。同時,盤點具潛力的國際原物料,推動關鍵材料布局與技術開發,強化電子零組件產業與上游材料供應鏈的跨域合作,帶動產業高值化,確保臺灣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與領導地位。
運用整合機制,結合高齡智慧科技發展與應用,鼓勵國內業者結合場域投入發展高齡科技整合式服務,提供高齡食品、高齡安全、健康照護、生活支援、運動賦能、高齡育樂等相關產品或服務,帶動高齡普惠科技服務方案擴散,拓展國內外市場商機。
推動紡織產業智慧生產應用與發展:運用新興科技(數位化、智慧化、物聯網與AI人工智慧等),建立設備機台聯網,即時監控與匯集設備生產資訊及製程優化模組,即時呈現廠域設備運轉狀態,透過機器學習,智慧化程度由可視化(L2)提升到透明化(L3) ,提升產品良率。 維繫「在地創生」紡織次產業發展:輔導紡織服飾品等在地聚落產業,落實產品品質檢驗、產品抽驗、工廠驗證、人才研習培育與行銷推廣等一連貫長期扎根輔導工作,持續鼓勵轉型數位化與智慧化。
協助我國業者搶先布局異質整合晶片用關鍵材料市場,鼓勵國內相關業者發展國產關鍵材料自製技術,並建立驗證平台,串接上下游,加速開發進程,逐步厚植國內材料技術,減少對進口材料的依賴,提升我國產業研發量能與供應鏈韌性。
協助國內造紙業者發展低碳製程、開發特殊材料、創新低碳料源、增進能源效率、資源捕捉再生、材料回收循環等技術,並透過產業技術輔導導入低碳製程,提升原料資源循環使用效率,推動有效減碳方案,朝向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運用國產國用策略,加速推動臨床效能實證,推動國內已通過TFDA的智慧醫療產品,收集長期效能實證,得以建立商業模式,建立效益實績以利國內外拓銷,有助產業達到市場效益。
本計畫旨在協助國內塑橡膠製品業者,透過數位工具的運用,與核心技術的整合運用,使其達到設備稼動提高、生產效率及品質良率提升,幫助中小型企業建立韌性體質,加速邁向精準製造。
協助化學產業發展減碳、綠色,功能性化學品等技術以支援我國高科技、綠能、生技與民生等產業。
透過技術輔導解決國內藥廠藥品開發與生產困境,進行國際利基藥品研發,並發展製程分析技術及連續製造技術平台,確立研發與製造並重,增進國內藥品研發生產量能與品質,以強化產業韌性。 運用推廣與行銷策略,協助國內藥廠拓展國際通路,商談媒合促成國際訂單及國內外業者CMO/CDMO合作案,並輔導國內藥廠通過國際法規查核與強化人才培訓,以提升國際競爭力。
推動高值與數位醫材商品化,輔導醫療器材關鍵技術與臨床驗證,加速取得國內外上市許可。建立國產優質數位醫療產品臨床場域,推動國際臨床場域觀摩工作坊與商機洽談會,進軍國際市場拓展訂單。建構臺灣成為全球精準健康標竿國家。
協助製鞋及袋包業者於設計端、製造端導入智慧化技術及設備,結合市場流行趨勢,導入智慧製造創新思維,提升快速開發技術能量、發展高效製程應用技術,促進智慧加工製程應用層次,落實產業智慧轉型,達成高階客製化、製程高效化、產線智慧化等智慧製造目標與實踐。
本計畫執行預定以產業分析來釐清產業發展方向與發展策略,調整符合產業發展推動項目,再透過法規能量建立、產業諮詢服務、技術輔導開發、商機媒合與醫師使用推薦、產品國外市場上市申請、與海外行銷推廣,加速台灣優勢與利基醫材產業發展。
以循環經濟為主軸,提出藍圖規劃篩選方法與排序,建立我國低碳新材料發展建議藍圖,確保藍圖項目一致。推動精進核心高分子材料技術,以循環再利用材料關鍵技術為主軸,建立技術平臺補足產業鏈缺口;推動籌組回收再利用技術研發聯盟,串聯上中下游業者關鍵材料製程與技術,促使產業鏈完整。推動業界pilot試量產建置,協助縮短商品化時程,加速產業自主研發與落實生產應用,推動製造業導入AI指引, 提升競爭力,穩健產業發展。
依據產業創新條例第18條,辦理與推動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並推動數位人才iPAS能力鑑定認證培育機制,鼓勵企業提供優質實習/職缺機會,促進企業優先面試/聘用通過能力鑑定者,以利企業尋才以及青年投入優質工作。 依據人培再充電架構,配合政府推動產業淨零和數位雙軸轉型策略,聚焦低碳化和智慧化兩大方向作為培訓規劃主軸,結合法人、產業公協會及大專校院共同規劃產業應用與實務課程,透過深入淺出的方法論與經驗分享,協助企業培養低碳與智慧轉型所需的關鍵人才。
為活絡地方經濟及平衡國內區域產業發展,期有效傳遞政策資訊,展現經濟部產業推動亮點成果,促進南部產業群聚升級轉型,強化區域產業發展。
本計畫架構於工廠管理輔導法下,推動特定工廠及特定產業進行產業技術升級、產業觀光化、工廠公共安全管理輔導,另持續輔導傳統製造業轉型服務業之產業觀光服務化,推動冷凍空調產業升級之進行技術士訓練,提升產業職災、公安預防能力,推動產業永續經營。
發展產業智慧防災專家平台,掌握高風險工廠名單,並發展智慧化管理技術,協助廠商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辦理職安、消安、建安與化安等跨領域輔導,協助工廠進行安全管理診斷與調查,落實法規要求。 舉辦說明會、宣導及推廣活動,向現場作業人員與中高階主管導入安全意識、技術、規範與新知,建立防災意識。 蒐集國內外產業智慧安全管理策略,研析工廠智慧化管理技術與建立產業安全管理手冊,促成產業永續發展。
積極參與亞洲生產力組織(APO)年度會議,維持於國際組織之發言權,協助我國產官學人士參加APO各項活動,以及在臺舉辦APO計畫,促進國際間之交流;並以綠色生產力及智慧製造卓越中心平台搭建國際合作橋樑,將我國優勢技術推廣至目標會員國,與會員國共同提升國家產業生產力、創造商機。